服務熱線
400-101-1122
View:2271 2023-03-25 14:54:52
三月春光明媚,正是賞花踏春時。隨著出游需求越來越品質化、個性化,人們愿意把更多的時間和消費支出用于健康養生、修身養性、開闊視野等文旅活動,養老式旅游、房車游、郊野露營、鄉村民宿游、候鳥式旅游、深度研學游等具有旅居特性的旅游形式也隨之而來。當“住在風景里”逐漸成為一種當代生活方式,“旅居熱”自然就出現在2023年的春季旅游市場。
專家觀點
用生活的方式旅行
用旅行的方式居住
中國旅游景區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旅游景區協會開發運營專委會主任
林峰
所謂旅居,我認為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用生活的方式旅行,用旅行的方式居住,即生活旅游化或旅游生活化,擇一處宜居之地,停下來把身體和心靈的腳步一同放慢,感受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一提到旅居,以往很容易跟靜養、養老聯系到一起,這是因為一方面老人旅行相對受到體能限制,會優先選擇度假式旅居;另一方面老人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可以“慢下來”,不再受節假日時間上的限制。正是這種“慢節奏”的出游需求帶動了旅居養老小鎮、康養旅居小鎮、旅居特色村莊、文旅綜合體、旅居民宿等“旅居+”產品的發展,不僅集合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地方美食、特色風景等優勢,還提供健康養生、文化養老等旅居養生服務,國家層面也在持續推動解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切實問題,真正托起“夕陽紅”旅居市場。
伴隨時代的發展,旅居需求人群也在發生變化,一批由文化創意設計師、文化名人大師、短期逃離城市者、民宿投資經營者、網絡主播、鄉村投資經營者等老板、打工人和度假旅游者組成的“混成部隊”成為旅居游的新興力量。他們更注重度假旅居產品的品質,在新一代旅居人群的帶動下,旅游目的地和消費結構、消費理念也在發生變化。
一是購買型旅居產品熱度不減,租賃型旅居產品和房車露營類旅居產品逐漸興起。二是旅居目的地從城市旅居向近郊鄉村旅居挺進,鄉村旅居是以鄉村性所提供的核心價值為本源驅動的,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階段性產物,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需求。三是更多人把旅居作為生活方式,作為工作生活的調節劑,更注重異地生活體驗和舒適的住宿體驗,更注重當地生活的參與。他們多以“參與者”的角色助力旅游景區、目的地的發展,如云南大理、麗江出現的“新大理人”“新麗江人”。四是旅居服務更加注重特色化,通過與產業融合來豐富服務業態,不斷提高旅居品質。如,旅居與農業、文化、體育等融合,積極構建場景化的體驗場所,發展研學、文化探索、農耕體驗、康養健身、田園養生等新業態。五是年輕旅居度假人群更加追求新玩法,滑雪、沖浪、觀日出、騎馬、探洞、攀冰等,都成為他們旅居生活的重要體驗內容。
未來,旅居游的分化會更加明顯,在目的地或景區選擇上,從高顏值的旅游目的地,到高素質的城市街區或郊野,再到生態或文化具有特色吸引的隱逸地,對于場景的考量將遠大于景區;在消費結構上,旅游消費與生活消費將更加融合,文化消費的比重上升,旅居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學習和成長方式。
康養旅居游產品:
深耕巨大市場
提升旅居者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員
黃璜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老年群體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老年旅居游正在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隨著“60后”的退休,老年人的需求層次和消費能力也在迅速提升,旅居已經成為他們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進而拉動各地旅居游產品的檔次提升。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三亞、西雙版納、巴馬、攀枝花、北海等旅居目的地,康養旅居成為“十四五”時期各地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旅游景區和度假區發展的重要方向。
旅居者的身份認同和行為特征介于傳統旅游者和當地居民之間,對旅游目的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旅居者選擇目的地時會考慮是否具有宜居的環境,這既包括氣候舒適度,也包括社區的人居環境。所以每年冬天有很多東北“候鳥老人”到南方避寒,夏天又有很多城市居民到山區避暑。
其次,旅居者還要考慮目的地是否有良好的生活服務體系,而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例如醫養結合服務、醫療保險報銷、公共文化服務、公園年票待遇等不屬于傳統旅游范疇的個人服務,是旅居者考慮的重要內容。
第三,旅居者還會重視旅游目的地的人際關系網絡。旅居者離開了慣常生活的環境,離開了熟悉的親戚朋友,到新的目的地短期生活,需要在目的地也結交新的朋友,形成新的人際關系網絡,才能夠“留得住、過得好”。所以,和親戚朋友結伴出游也是旅居游的重要特征。
最后,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成本也是旅居者考慮的重要內容。他們在旅游目的地可能以更低的生活成本獲得更好的生活服務,從而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多個年齡段熱衷旅居游
“上周,我和老伴去河南南陽玩了一圈,那里鳥語花香、文化氛圍濃,尤其是謝莊鎮塔子山的梅花開得真美。聽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講,當地還有月季節、櫻花節等活動,反正我們退休了也沒啥事,行程也不累人,就多住幾天,慢慢看、養養心?!?6歲的湖北游客彭女士說。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選擇健康、快樂的旅游養老模式。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顯示,2021年,45歲以上中老年旅游者合計出游11.94億人次,占據國內旅游客源市場的36.81%,成為國內旅游市場的重要客源。
相對于銀發族喜歡的跨省康養,選擇距離不太遠的城市及周邊則成為年輕人津津樂道的周末度假養生法。相關數據顯示,在各大平臺和搜索引擎,跟“露營”“民宿”相關的關鍵詞搜索量近期持續猛增。
今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北極村游客以自駕游為主,精品小團居多,游客年輕化趨勢明顯,19歲至40歲的占70%,其消費水平明顯高于傳統大團。黑龍江工程學院副教授、文化學者鄭萬明表示,隨著旅游結構的變化,游客結構也必然發生變化,各個年齡段的游客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出行線路,老年游客會以參觀為主。年輕游客會以體驗為主,青少年游客會以研學為主。所以旅游景區在組織活動和設置線路時要更有專業性和針對性。
值得關注的是,據驢媽媽旅游網近期發布出游數據顯示,“她經濟”持續走熱。3月,全國各大旅游景區景點、旅行社紛紛以“三八”婦女節為主題推出相關旅游產品。驢媽媽旅游網CEO鄒慶齡表示,根據近年來的數據,女性成為出游主力,以及旅游目的地、旅行線路、酒店和交通工具等方面主要決策者的趨勢明顯。平臺女性游客占比近69%,女性游客為旅游支付的人均花費高于男性27%。在旅行決策上特別是全家出游時,女性往往占有主導權,超過70%的訂單由女性用戶主導目的地、產品路線等方面的選擇。
來源:中國文化報